【fanwen.jxscct.com--小学】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高尚的心灵是在劳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关键是要使儿童从小就参加劳动,使劳动成为人的天性和习惯。”劳动是孩子作为一个个性健全的人应从小学会的基本生存技能。在3~6岁这一时期,由于人的智力、个性、劳动意识等发展最为迅速,作为幼教工作者,应对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有紧迫感和危机感,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幼儿潜移默化的进行劳动教育。引导孩子逐步养成劳动习惯,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多元方式,激发兴趣。
幼儿期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因此我们应创造条件来让孩子亲身体验,在实际操作中直接感知,通过多元方式进行劳动教育。一是可采取讲故事、看图说话等方式,让幼儿知道爱劳动的孩子最光荣,懂得只有勤劳的人才会有收获,从而达到教育幼儿热爱劳动的目的。二是可以通过观察成人劳动,进行劳动教育。如带领幼儿到窗户看炊事员劳动,让幼儿了解香喷喷的饭菜是炊事员辛苦劳动换来的,我们要尊重劳动者的付出;带领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劳动者,让幼儿认识劳动的社会意义。三是可以通过各种角色游戏让幼儿模仿成人的劳动。如:当医生,给病人看病,打针;当炊事员切菜,做饭等。通过游戏,激发孩子劳动兴趣。四是抓住生活教育契机。培养幼儿饭前便后自己洗手,自己穿衣,自己整理床铺等。引导幼儿观察值日生的劳动,通过亲身体验为他人服务时的感受,有意识地将责任感及劳动习惯养成贯穿于日常生活中。五是可采取评比的方式进行劳动教育,引导和强化幼儿良好的行为表现,感受劳动最光荣。
二、习惯养成,贵在坚持。
对幼儿来说,生活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是最好的劳动习惯。幼儿对一般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的学习是感兴趣的,易于接受的。但要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就需要老师和家长耐心细致地进行指导,要不怕麻烦,长期坚持。在劳动教育中,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当幼儿学会劳动技能,完成劳动任务时,老师和家长要及时表扬,鼓励他们的进步,并对他们提出新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不断提高动能力,巩固劳动技能,逐渐养成劳动习惯。幼儿的道德品质教育从劳动习惯养成开始,只有在幼小的心灵播下爱劳动的种子,才能成为勤劳勇敢、不怕吃苦的人。
三、家园携手,合作共育。
教养方式的差异直接影响着孩子劳动习惯的养成。家长过度的包办代替就剥夺了孩子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因此
教师需要同家长及时沟通,争取理念和行为双同步,同时可采取任务驱动、打卡活动等多种方式,使教育成果在家庭中得以巩固。只有家园携手,才能有效促进孩子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本文来源:http://fanwen.jxscct.com/jiaoxuekejian/97511/